1. 首页
  2. 问题详情

你看金庸的第一本书是什么?

你看金庸的第一本书是什么?

连城诀

《连城诀》

老先生一路走好!!!

2023-01-06

忘记了,初中毕业前好像没完整看过一本金庸的小说,但通过电视剧还是对金庸老爷子的武侠世界无比向往。直到中学毕业,有一个外地大哥,一个更狂热的金庸迷给我带来了一整套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我才如痴如醉的通读的一遍(白,侠,鸳应该没读完)。可能当时《射雕英雄传》最火,我先读的是这本。对丘处机写给柯镇恶的信记忆犹深:

江南一别,忽忽十有六载。

七侠千金一诺,间关万里,云天高义,海内同钦,识与不识,皆相顾击掌而言曰:不意古人仁侠之风,复见之于今日也。

二载之后,江南花盛草长之日,当与诸公置酒高会醉仙楼头也。

人生如露,大梦一十八年,天下豪杰岂不笑我辈痴绝耶?”

也认定一个道理,一诺千金的才是大侠!

第一本书是《射雕英雄传》

2023-01-06

作为金庸先生的女书迷,看他的第一本书是《天龙八部》。

它算是金书里最波澜壮阔的一部,意境深远,情节跌宕起伏,既让人荡气回肠,也让人黯然神伤。萧峰当然是书里最打动我的人物,为萧峰心折,也为塞外牛羊空许约心伤。然而,我看到此书其实并不容易,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那会刚上初中,学校门口突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好几家租书店,进去随手一翻,总会看到有金庸作品。

我自然是知道金庸的,小学时放暑假每天都会守在电视机前看83版《射雕英雄传》,熟悉而激动人心的片头曲《铁血丹心》放到最后,总会有四个字:原著金庸。

虽然知道先生大名,但是对他的作品除了《射雕英雄传》外一慨不知。好奇之余,租了一本书回家,书名忘记了,但是作者写着金镛,单纯的我,并不知道此金镛非彼金庸,兴高采烈抱书回家,只翻了几页,粗制滥造的剧情,乏善可陈的文字,让我再也看不下去,第二天便去还了书,心里想:原来金庸也不过如此。

之后某天,在书店闲逛,又翻到一本书,赫然写着金庸新著,我想,既然是新著,应该比《射雕英雄传》好看吧?又租了回去,结果,这本书里的内容更加糟糕,大量的色情描写看得我面红耳赤,赶紧还了书,愤愤的想,金庸真是一个大骗子。

有多少人被这个名字骗过?

后来我当然知道所谓的金庸新著并不是金庸最新的作品,而是这个作家的名字就叫金庸新,和金镛一样,都是恶意剽窃先生的名气,但当时,不知情的我,失望之余,发誓再也不看金庸了。

事情的转折出现在初二,那时,我的后排座位换了一位男生。

那个男孩子,他有着乌黑闪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和全世界最温暖的微笑。

那是我求学生涯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我从来没有和一个男生说过那么多的话,每次下课,我们都会一直聊一直聊,觉得有说不完的话题。

有一次,不知不觉聊到了武侠,聊到了金庸,我才知道,他是个武侠迷。

当我愤恨的和他说金庸是个骗子的时候,他哈哈笑了。

他告诉我:“金庸的书只有十四部,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他告诉我:“《天龙八部》是我最喜欢的书,讲的是乔峰,虚竹,段誉三个结拜兄弟的故事。”

他还说:“乔峰是丐帮帮主,虚竹是西夏驸马,段誉是后来的大理皇帝。”

“乔峰最喜欢的女子叫阿朱,但是他失误把阿朱打死了。”

在他的推荐下,我去书店,租到了真正的金庸作品,也是我看过的第一本金庸小说——《天龙八部》。

一读之下,顶礼膜拜,这才是真正的武侠小说、大师作品啊,什么金镛,金庸新,都见鬼去吧。

从此,深陷金庸小说,不可自拔。

后记:时间真快啊,金庸先生于2018年10月30日逝世,而我提笔写这篇回答,已经是2019年3月。

已经是又一个春天了,阳光很好,暖暖的,晒的人慵懒的睁不开眼睛。

迎着阳光,闭上眼,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穿着白衬衣,笑容清澈的少年。

谢谢你,曾出现在我的青春里!

2023-01-06

惊闻金庸先生辞世,总在期望着这是条假消息。随着新闻消息越来越多,不得不相信:先生真的走了,不再留恋红尘。

那一瞬间,我脑海里闪现的,是苗若兰;我耳边回响的,是《追梦人》。

是的,我印象最深的金庸小说,是《雪山飞狐》。

第一次读《雪山飞狐》,是在一本小说连载期刊。那是个精神食粮匮乏的年代,那一本期刋,写到苗人凤坠下悬崖,胡斐在崖上犹豫救与不救,然后就是“下期再见”。

那时的我,是个小学生,正读高中的哥哥,第一次主动和我探讨起了这个情节。

救不救?眼前可是杀父仇人!

哥哥教了我一个新词:冤家宜解不宜结!

从此,我记住了这个词,也记住了这个温暖时刻。

喜欢佘诗曼的苗若兰,也爱上了漫漫雪原中,胡斐那孤独的身影。

先生已去,人间再无飞狐!

先生,一路走好!

2023-01-06

我看的第一本金庸武侠小说是《碧血剑》。说起我和《碧血剑》的结缘,是偶然,更是必然。

彼时,我还是个14岁的青涩少年,懵懂无知。四大名著看过了《西游记》和《水浒传》,武侠小说看过半本梁羽生的《萍踪侠影》,其余杂书众多记不得名字。我的课桌后面有个男生,家境不好,成绩也不出众,整日里沉默寡言,在班里很有点格格不入的意思。我这人恰有点癖好,不喜随俗流,时常和他搭个话。时间长了,他把他上课藏课桌里看的小说借了我几本看。有一回看的是一本残本,没封面不说,还前后都缺页。但就是这么本残书却让我看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直觉告诉我这本书的作者水平和梁羽生一样高甚至还高。可是把书翻了几遍都找不到书名和作者的任何信息。一段时间过去,也就无可奈何了。

时光匆匆,学业结束后我进了东莞一家大型电子厂打工。工厂是封闭式管理,只有周末才能出去上网玩。平时下班后,同事有看电影的,有跳舞的,还有谈恋爱的。我却对图书馆产生了兴趣。那时候金庸的侠名早已传遍了网络,我在翻看书籍的时候恰好看到了一整套的金庸武侠小说!当时的兴奋是无可形容的,只知道图书馆开门我第一个到,关门我最后一个走。实在舍不得放下就把书借出来看,宿舍关灯了,室友都睡了,我就着走廊里昏暗的灯光看。我是那么的如饥似渴地一本接一本的看着金庸的书,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14岁那年看到的那本没有开头没有结尾也不知道书名和作者的书!原来是《碧血剑》!原来是金庸!在那一刻,我由衷的感叹,兜兜转转这么多年,我和金庸武侠的缘分终究还是早早结下了,并且这份缘还会伴随我的一生。

谨以此篇,献给最敬仰的金庸先生。

侠之大者,在责任与担当借题走笔,不吐不快

谢谢邀请!

本来,悟空的这期邀请我不打算回答,因为昨天我一篇回答又被悟空谨小慎微/莫名其妙毙了。那篇文章就是个谈对这边“引进”国外节日的看法,我就客观表述了一下,大意是:这是国际间文化交流的必然——你来我往、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们应该在传承中加强自身节日/民俗文化建设,与时俱进才是正道……

作为资深传媒人,曾经的杂志主编,我当然知道文章内容要“正能量”,形式要温润不偏颇,所以格外小心处理该文。以往也不是没被毙过,但我多是从理解角度、检讨自己言辞“火气”是否过重——好不容易有个开放平台,如果因某些不合“时宜”的言论导致它被管制,那对殚精竭虑的运营者/投资者而言也是不公平的,所以就更加小心处理自己的文字,多向先贤学习写春秋。但就这样处理过的也还是被敏感了,就觉心冷,打算疏远甚至撤漂了。

文章天下事,不只关风月。为文者,个人或平台,应该有对社会的思考,对社会发展的鼓吹,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否则就是枉自为文,我以为。

不过今天悟空抛过来的这个提问,倒也是“搔到痒处”——一如金庸小说中那些酒徒闻到酒味,心痒难耐,就忍不住又来写几句,顺便以此向我尊敬的金大侠致意和怀念。

我读的第一本金庸小说是《射雕英雄传》,是在我的大学图书馆。那天晚自习,我去占了个座,然后去书架上拿了一摞杂志,其中就有这本《武林》。也是巧,最先看的也是它。一翻开头,就被书名吸引住了。习惯性看作者,金庸——没听说过,想这是哪个无名小子在那儿神侃哦?管他的,先看一下再说!那时我已看过刚解禁的《三侠五义》、《峨眉剑侠传》、《施公案》、《彭公案》等传统武侠,觉得比之前“流行”的高大全争斗类小说好看很多。于是就看起来。

不料这一看,从此就把我扯下了“深渊”。

杂志连载,篇幅不多,那晚好像只看到小郭靖救哲别。

大学里立刻“纷纷说金庸”了——好东西就是这样,会不胫而走。

可惜,《武林》连载了几期/回就中断了,原因不详。从此我就心心念念:一定要想法、找机会看完《射雕英雄传》!

这个机会终于在大半年后被我找到了。

我有个校外的工人朋友,是文学爱好者。有个周六下午他突然跑学校来找我,很神秘的要我跟他走!我问有啥事,他笑不正答,只说跟我去嘛,保证你不后悔!

我就疑疑惑惑跟他去了。在街上两个匆匆忙忙吃了碗面,就奔他宿舍。这是个住五六人的单身宿舍,其他人周末回家了,这间大房子就成了我俩的天下。

他给我倒了杯水,然后去床头拿个啥东西背身后,说“把眼睛闭到——惊喜来了!”等我仍旧疑疑惑惑闭上眼,他突然说“阿里巴巴——开!”

我睁开眼一看:哈!哈哈!哈!——《射雕英雄传》啊!竖排版繁体字的那种。

他告诉我,他朋友志强去香港出差买回来的!现在好多人等到看,“劳资二话不说,从他那儿抢到先——对不起、我先看!志强只好答应了,但条件是”两天——必须还!“

M哟!两天,才给两天!厚厚四打四大本哦,咋看——咋欣赏的完,牛嚼草嗦?

好东西就该细细品味、咀嚼嘛。我的读书观。

不要不知足哈!能够先睹为快就很了不起咯。要晓得——有好多人在等到看!他“告诫”我。

那个周末(从周六晚算起),到周一晚上,我两个硬是把那四大厚本书看完!他一/三(册),我二/四,公平岔开,看完互换。这就是友谊!

再后来陆陆续续,从盗版看起,抓到一本看一本,也买。直到最后到手一套三联版口袋书型。小巧精致,心满意足了。

在那些雅致到位的文字里,在起伏跌宕的故事中,我们欣赏到了壮美,柔情,智计,胸怀……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乔峰、洪七公、令狐冲、黄蓉、任盈盈、赵敏、双儿、程灵素……

也明白了:所谓“正派”,所谓“邪派”和正派不都是好人,“邪派”不尽是“坏人”。

也了解了金庸是一个有修齐治平抱负的传统文人,不为良相,则修良笔。

他是畅销书作家,也是洞若观火的社评家;他是舞笔弄墨的文人,也是精明无比的商人;也曾为情奔放,却也坦诚自剖;以文致富,却也不忘家国责任、文人担当……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传统之侠,脱不了知恩图报、情义无价,其行为的“社会效益”多是小格局的打家窃舍、劫富济贫。金庸之侠则不同——在于家国,在于责任担当,这是对传统思维的突破、对现代精神的引入。

所以,金庸小说百看不厌。

写在后面:写此文时,我又看了昨天那个“节日”的问题,题下回答为零。而当时似乎还有几个回答嘛,难道悟空也撞墙了?呵呵。所以,我对它又有了几分理解,心中的“委屈”似乎也减少了不少。

大家还是共同努力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机巧而求索。

只喜欢诗,我不喜欢小说。

2023-01-06

射雕,射雕!!!

本问题和回答均来自本站网友,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ipin.cn/ask/121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