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问题详情

家中有一个得了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亲人,你该如何陪他(她)走出来?

如果身边有抑郁的人

Let it change

如果你身边有抑郁的人,请你一定不要出于好心做出以下这样的帮助行为:

心灵鸡汤似的灌输:你到底能不能振作起来!!!你能不能不要这样!!!你看看家人期盼的眼神,你看看孩子稚嫩的肩膀,你怎么可以自私的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对他们不闻不问!!!你清醒一下吧,你振作起来!!!

如果在港台剧或者是韩剧中,经过你这样的咆哮,抑郁的人肯定是幡然醒悟,抱着你感激涕零。但是,实际上,抑郁中的人很难听进去别人的劝告,即使能听进去,你这样的劝告也只会加深他们的负罪感,使他们的症状加重

离你越远越好:你不是喜欢安静喜欢独处喜欢一个人么,你不是不喜欢说话不喜欢动脑子动嘴动手动腿么,那么你就一个人呆着好了,我离你越远越好。

当他们需要你的时候你躲的远远的,那么,可能会有一天你想要呆在他们身边却发现永远的失去了他们

你多找点事情做吧:我觉得你这些毛病吧都是闲的,一个人吃不饱穿不暖肯定不会有你这些富贵病,我看你都是在家没事闲的,你多出去玩下和外界接触一下,自然这些问题就好了。

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自然修复,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自然解决,同样,心理问题更是如此。心陷抑郁的人看见艳阳天内心也会下雨

喝点酒吧,一杯解千愁:你要是不开心就喝点酒吧,一杯解千愁,保准你喝完问题就没了,或者你去打游戏吧,当你沉浸在游戏的世界中后你就什么烦恼都忘了。

不要让他还没有从一个泥潭中爬上来又陷入另外一个泥淖中去

如果身边有抑郁的人,你可以做的对他们最为有帮助的事情是:送他们去就诊,督促他们坚持服药,同时做好陪伴。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员来做,一定要正视抑郁是一种疾病,我们重要的是让他们接受专业的治疗。

麦子,心理学在读博士,高校心理教师,数百小时咨询经验。《极简心理学》作者。2008年开始学习心理学,目前已经十一年。用心平气和的态度,过心甘情愿的生活。

我曾经重度抑郁2年多,多次伤害自己,大半年躺在床上什么也做不了,最终走出来。这篇文章是我老公写的,我在重度抑郁症发作期间,他做为一名家属是如何陪伴照顾我的,希望给大家一些启发。

以下是我老公伦伦写的正文。

社会快速发展,抑郁的人越来越多。这其中也包括我的妻子:西西。为了帮她走出抑郁,我们一起学习、共同努力,最终她成功地走出了抑郁,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长。

做为一个一直陪伴着她、看着她一步步成长的,与她最接近的人来看待整个抑郁的经历:虽然,前面几年陪伴她真的非常非常辛苦,但是自从她康复之后,我真的觉得很幸福。她从一个对我充满指责、抱怨、不懂得爱我的人,变成一个值得让我越来越爱的她。

所以,做为家属,做为最接近西西的那个人,看待抑郁:我真的觉得抑郁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个让人成长的机会。

下面我就我作为抑郁患者的家人,介绍一下我陪我老婆走出抑郁的经验与体会。

一、确症抑郁症

我与西西在一起接近10年。

从我认识她开始,西西就是那样一个完美主义者,对自己、他人、工作要求一直都很高。

也许是因为她的成长经历,使她形成了只有工作能力强,工作上做出成绩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的认知。

在公司她非常努力工作、学习能力极强。然而周围的环境并不会因他的能力快速变化而而进行的变化。这样她在公司常常感觉到不公平的对待,情绪也经常起伏不定,公司内的人际关系也比较紧张。

特别是她在昆仑万维时,正是她工作和事业意气风华的时候,因为某些原因辞职离开了,具体的原因在她的文章《抑郁了,我是如何从绝望走到希望的?》有提及。

因为她当时把所有的时间、精力全部倾注于工作上,那时候大家都说她是疯狂的产品经理。也许是因为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事业上,当事业的失去,她必然会遭受最致命的冲击,所以抑郁了。

辞职后西西出现了很多异常的表现:提起辞职的事情就哭泣;在床上躺着不起来,一躺就是10多天;害怕提到互联网和工作;中断了和父母、所有朋友的联系;后来发展到用脑袋撞墙、用ipad砸头、很多自残的行为。

记得最严重的时候,她和我走在路上,她说感觉灵魂不在了,曾经以为撞邪了;然后耳朵开始间歇性地听不见,后面发展为耳鸣;整天躺在床上,什么事也不干,连饭都要送到房间,吃完继续睡。

于是我陪她去医院检查,她没有抗拒,最终确症为抑郁。然后,我们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抗抑郁道路。

二、做为一名家属,我是如何陪伴我老婆战胜抑郁症的?

确诊为抑郁,然后就是想办法解决。

一、接纳抑郁

医院确定西西得了严重的抑郁后,我不能去抱怨、责备她,更不能也和她一样焦虑绝望,这样只会加重她的病情。事以至此,我只能选择接受事实。后面的事实证明确实这是帮助她康复的第一步。

二、了解抑郁

为了战胜抑郁,首先我们就了解抑郁症,比如抑郁产生的原因、症状、治疗方法等等。为了深入抑郁症相关的知识,我报读了暨南大学的心理学研究生。

三、分析根源

为了战胜抑郁,在西西情绪稳定期间,我陪她一起对她抑郁症产生的根本原因分析。我们从职场失意的应激事件的原因开始分析,不停地向下找原因。最终发现大部分原因都归结于她的原生家庭和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两个因素上。

四、树立必胜的信心

我们对抑郁症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后,同时也认为抑郁是一定能康复的。

一定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对于患者和家属都很重要,对家属尤其重要。只有家属树立坚定的信念,我们才会在语言、行为给患者支持和鼓励,特别在患者心灰意冷、想放弃的时候,家属坚定的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五、付之行动

光有认识和信心而不去行动是永远无法康复的。走出抑郁首先得从行动开始。

5.1 提供充满关爱的环境

作为家人,我认为用爱来帮忙患者康复是最重要的,也是核心的。

患上抑郁,她便退行到婴儿阶段。抑郁朋友的自制力和心灵如同婴儿一般,需要我们这些她们最亲近的家人来给她最无私的爱。

所以我便一直以一种对待自己小孩学习走路的心态来帮助西西站立起来,走出抑郁。

当她哭闹时,我认为这是她需要我给她更加的关爱和陪伴;

当她跌倒时,我将她扶起,给她拥抱;

当她向前迈出一小步,我给她无条件的积极鼓励;

当她想放弃时,我以各种方法来鼓励她继续走下来;

但当我或家里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就像父母一样勇敢地去承担,去处理;

在她面前我一直是微笑的,不会让她看到我的任何担忧,让她能有个安全的环境去静养,不用焦虑,不用内疚、自责。

5.2. 理解和包容一切非过分行为、阻止过激行动

抑郁期间,患者自制力比较差。因此她们常常做出一些她们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情来,其实事后她们自己也很后悔。因此对于西西也出现抑郁的行动,我都尽量去理解和包容。

比如:

她情绪不好时在家摔盘子时,我不去阻止,事后将其打扫干净;

她情绪不好在床上躺十几天,什么也不干。我也不去催,并将早、晚餐做好叫她起来吃;

但当她出现自残或自杀行为,我需要及时进行阻止。比如她用头撞墙,我会及时拉她。当她拿刀要......时,我就得及时将刀夺过来并收好;

对于她的过激行为,我会去理解和包容,让她有一个轻松的康复氛围。

5.3. 尽可能地抽空来陪她

抑郁期间,患者很缺乏安全感,因此很希望家人在身边陪着她。西西也一样。

但由于工作原因,我经常去北京、上海乃至全国各地出差,有时候出差时间还比较长。我出差期间西西经常会出现情绪不好,这对她的康复带很大影响。

记得有一次我在北京出差时,西西心情不好了,在电话里给我哭一晚,也吵了一晚,甚至说出要马上离婚的话来。然而此时她正处于生理期,大出血,不得不自己去医院进行治疗。

为了照顾她,我与公司商量将我的工作调整为在省内有短期出差的工作。虽然是省内短期出差,但她一个人在家情绪就经常性变差。于是我尝试出差带上她。

所以,家人的陪伴和理解是抑郁朋友康复重要支柱。

5.4. 用正能量的事例或故事积极开导

在抑郁期间,抑郁朋友一般都是负面思维,对未来、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于是我经常收集各种积极正能量的故事、案例或开心的道理,当有西西出现负面情绪时,我就找一个合适的正面故事、案例或道理来开导她,让她慢慢地来调整自己负面的思维(认知),尝试使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周围的事物。

我拿到抑郁朋友最典型的两个问题来说明一下。

#以后我没有机会了,一辈子就这样了#我便分享褚时健75岁第二次创业,85岁成为橙王的故事给她。告诉她,她还很年轻,还有多年时间,一定会有很多机会的。

#我没有能力、没有本事,人际关系也不好,一定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了#我告诉她,她抑郁前其实很优秀,只是抑郁了,思维很消极,所以觉得自己不行。

同时,我又分享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学习美术字最后用于Mac电脑的故事来开导她,告诉她只要现在努力去学习了,未来那一天说不定正因为你今天的努力而成为你成功的关键。

在我积极思维的引导下,西西花2年多的时间来研究心理学、中医学、学习英语,这些不仅仅帮她更好地度过了抑郁,而且对康复后她的工作也起了很大的帮助。

5.5. 综合利用多种治疗方法帮助其康复

目前社会上每一种治疗方法都偏重某方面。为了让西西尽快康复,我们尝试过很多治疗方法。

【旅游】我带她去过厦门、云南、北京等等地方,也陪她在海岛、风景区里住几晚。在旅游期间,她的情绪还是不错了,在一定程度上让她恢复了对美好未来的希望。旅游偏重调整情绪。

【睡觉】重度抑郁期间,西西没有一点精神和力气,长时间睡觉也是不错的。这是森田疗法中一部分,充分地休息是为康复补充能量。

【认知】用正能量的事例或故事积极开导她,尝试调整她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在她心情不错的时候,愿意面对自己的时候,帮她分析她遇到的问题及问题背后的根源。

【饮食调理】西西利用自己学习中医的过程中,认识到健康的饮食能对抑郁康复有帮助。从那时起,我们一直都在喝5种以上的杂粮粥,开始甚至一天两餐。坚持3年后,西西的身体状态好很多,皮肤也好很多,患上抑郁症前每个月都要去一次医院,这次已经3年没去医院看过病了。而且怀孕后,孕期没出现任何状况,身体条件很好。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在患病前,因为工作的原因,她经常打游戏到2-3点(在yy语音和搜狐畅游工作需要了解游戏玩家)、半夜起来写方案。患病后,恢复期包括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定会在11点之前睡觉,早上6点半起床。以前,她是周末宅在家里,工作日8点半起床。现在她不管是工作日还是周末都是6点半起床做早餐、读书、运动。

【运动】前期我陪她打羽毛球,后面陪她跑步。运动对于抑郁康复效果不错。

【找事做】在体力允许下的情况,我总是鼓励西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做家务、做运动、记单词、学习心理学和学习中医等事情。通过做这些事情来转移她的注意力,挤掉她去胡思乱想的时间。当然通过做事也能让她慢慢体现到她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体验到自己的进步。这对她走出抑郁的信心也很有帮助。

【药物】由于西西认为她抑郁的成因主要是心理,所以一直拒绝吃药,整个抑郁期间只服用过一周药。按她之前写的文章《抑郁了,我是如何从绝望走向希望?》中写的,她的康复方法是:行动+解决外源性刺激源+认识、接纳并解决自己深层次的问题+不断完善自我。

—西西和伦伦-

三、抑郁所带来的成长

从西西遭遇抑郁到从抑郁中走出,从我的眼中来看西西的成长:

一、学会了爱

西西由过去的自私、不懂爱,到学会了爱、关心他人,懂得为他人着想。慢慢地也很多人开始喜欢她了,人际关系不错了。(以前她说话很冲,不会赞美任何人,现在她很乐意赞美别人);

二、重获安全感、活在当下

她过去的安全感很低、焦虑严重,现在她学会了不再盯着目标和结果看,而是塌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由过去的不接地气开始变得活在当下了。

患病前因为过度的焦虑,她睡觉从很少安稳,每天晚上担忧第二天或下一周的工作能不能做好,担心第二天人际关系能不能处理好。其实,在我看来她经常处于一种过度焦虑的情况下。

抑郁康复后,她睡眠明显安稳多了,很少做梦,现在睡眠质量比我还好,基本没有什么焦虑的情绪了。

三、抗挫折能力的增强

康复后,虽然发生了一些我都认为可能引发情绪激变的事情,但是她处理得很好,没有引发什么情绪变化;以前工作上稍微出现一点不符合预期的事情会极度焦虑,她现在会暗示自己失败很正常,能很好地度过焦虑。

四、认知的改变

以前,她认为所有人对她好都是有所企图,也是那种付出就要回报的人,现在她学会了不计较回报,也学会了相信世界上好人很多。也不再认为只有有钱,成功才能获得人尊重。她学会平衡了家庭、工作和兴趣爱好之间的关系。

前段她跟我说:其实我觉得爱、善良、为他人着想、大度、宽容、活在当下、不去控制等,这种行为久了,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当习惯久了就变成内在一种很稳定的态度了。比如,我首先学会了爱自己,然后我就懂得爱你了,然后我也懂得爱别人了...我首先学会不控制你,然后我就学会了不控制其他人。

她又说:以前,我很多缺点,我美其名曰,这是个性,这是特立独行。可是现在,有了孩子,我不再这么认为了,我觉得要教出一个好孩子,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好榜样,所以我就有了努力改变的力量。慢慢地,我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五、变得开朗爱笑

和她认识10年,很多年的时间,她其实是一个严肃、认真、不苟言笑的人,有点内向,很强势,很较真。抑郁康复之后,我会发现经常听到她的笑声,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声,整个面部表情都得到了放松。

特别在孕期,有人也许担忧激素变化导致情绪变化,但做为她身边的人,我看到她没有受到任何有关激素的影响,反而变得越来越懂事、成熟,富有责任感,我经常和她开玩笑:我们家宝宝听到最多的胎教应该是你的笑声吧。

所以,我认为:激素与抑郁的关系,不一定相关。更重要的可能还是患者本身的思维习惯。



六、能量的增强

有天她跟我说:其实在外面,和别人相处,并不是我完全没有烦恼,也不是和别人完全没有冲突,但是我现在完全可以自己消化、自己处理。所以,我不会再跟你抱怨,也不会找你帮我想办法解决,因为我自己已经会解决了。

前段时间,她问我:怎么和看不惯的人相处?我告诉她我的经验:首先,不让这个人影响自己;然后,能够接纳并且笑着和他们说话;最后,这点,很多人做不到,就是能和他们合作共赢。

没想到几周后,她告诉我,她能很好地跟别人相处了。她告诉我方法是:学会看到别人的优点,学会认同和尊重。



七、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

前面说过患上抑郁之前,她每个月去医院一次,这几年没因为身体原因去过医院。以前眼袋,多年的咽炎、气喘吁吁、冬天手脚冰凉的现象都没有了。身体状态比我都好很多,在怀孕期间,经历那么多次孕检,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孕晚期的西西,每天可以步行一万多步—



总结

做为一个曾经与抑郁患者近距离接触过的人,从西西抑郁到康复,从康复到不断的成长,我觉得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一、家属的陪伴、支持、无条件接纳是康复的基础

对于抑郁,请大家树立起必胜的信念。特别是家属。要相信抑郁一定可以康复。

2月份的时候,我跟西西说:其实,我当初真的以为你这辈子再也走不出来了,我都做好了准备养你一辈子的打算。(当然,我从未跟她传达过我对她康复的不自信。)。

但是,事实是:结果另外很意外,她不仅康复了,而且比以前优秀很多;我之前做梦也没想到,我们能像今天这样世界观、价值观如此一致;感情能如此和睦;她能如此和我父母相处得那么好。

二、抑郁患者本身的信念和毅力是康复的关键

在此,我得提醒大家,在她康复过程中,虽然我起着很大的作用,但也请不要忽略西西自己的坚强和毅力。

她在最痛苦的时候能坚持学习心理学、中医学、英语,而且能用这些所学把自己治疗好。

在她康复过程中,我只能起到外因的作用,最重要的还是她敢于面对内心的各种冲突,不放弃,最终坚持了下来。所以,患者自己的行动力、领悟力、敢于剖析自己、面对和接纳自己非常非常重要。

三、康复之后不断调整自己,修身养性是康复得以维持、人格得以成长的必要条件。

关于抑郁的复发,我并不能确认西西是否百分百不会复发,但是至少我相信,复发的可能性极低。

因为抑郁,她真的成长很多。每过一段时间她跟我交流,我就会发现她又成长了。

如今,西西康复已经超过一年半了,特别是在孕期,我看到其他孕妇都可能容易烦躁,焦虑,但是我看到的是一个平和、快乐的她,情绪一直很稳定,人际关系也很好。

这一切,特别是成为母亲之后,她的责任感增强,不断调整自己,不断改变自己不良的思维习惯

按她现在常说的一句话:修身养性,是一个人终极一生的事业。

后记

目前西西康复并且稳定超过一年半的时间。我们的感情也越来越好,做为她的老公,我觉得很欣慰,也很快乐,也乐意和她一起帮助更多像她一样曾经处于困境中的人。所以,我们共同创建了温暖家园。

在一步步坚持做好温暖家园的路上,我们也得到了很多人对我们的认可,也看到了很多人走向好转,甚至康复。这种认可本身也让西西和我觉得特别幸福,觉得人生更有意义。

最后,我在此呼吁:

希望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抑郁、关注抑郁、能给抑郁患者多一些爱和支持,一个温暖、安全的环境,让他们尽快得到康复,获得重生。

希望大家坚持必胜的信念,每个人终将获得幸福。

感恩大家。

感谢您的邀请

抑郁症的患者心情是很低落的,有时候可能不想说话,不想交流,有时候又会非常的想与人交流,想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我们药房有接待过很多抑郁症的患者,很多都是很想与人交流的。

作为家人,我们不能去责怪患者,为什么不坚强,也不用每天给患者打鸡血,让他们坚强一些,想开一些,因为这些言语对患者病情并没有什么作用,甚至给患者增加压力,导致病情恶化。

我们家人能做的就是一定要积极支持患者规律治疗,不能中断用药。平时患者想要交流的时候去仔细倾听她们的心声。在患者愿意的前提下与患者多出去走走,放松心情。平时多关注患者情绪变化,一旦发现患者病情恶化要让患者及时就诊。

家里有抑郁症患者,整个家庭氛围会比较压抑,也希望抑郁症患者的家属也要学会释放自身压力,对这个疾病不要太抵触,要知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加油!!

希望这些回答可以帮助到您,谢谢

2024-05-25

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人非常需要身边亲人朋友的支持和理解,想要帮助亲人从疾病中走出来首先您需要对抑郁症和焦虑症有正确的认识:

1、抑郁症会逐步带走一个人的能量、乐观和动力,焦虑症会阻止他踏出一步,这些并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意志就振作起来,在陪伴的过程中请不要低估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严重性。

2、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常常会无法控制自己对他人乱发脾气或是生气,并对他人说一些伤人的话。但是您要意识到,这些都是在对方抑郁和焦虑状态下说出的话,并不是他们本身的意愿,也不是在故意针对您。

3、为亲人制造借口掩盖问题,甚至撒谎,并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反而会阻碍患者接受治疗,所以不要试图为他们掩盖患病的事实。

4、当亲人处于抑郁状态时,就算是想到要做一些很小的事情都会让他们感到精疲力尽,或者完全没有想去做的意愿。您要耐心的鼓励亲人,从很小的事情开始做起。

5、要清楚的知道您无法治愈患者,做一个好听众比给他建议更加有效。您不用尝试去治好他,您可以鼓励他说出自己的心情,并且不带任何批判的聆听。

当然,这不是一次两次的事,而应当向亲人表现出您愿意一次又一次去聆听,并且在聆听过程中表现出耐心、并持之以恒。

6、除此之外,您还应当鼓励亲人去向外界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人很难主动要求治疗,因为患者本身缺少主动寻求帮助的的动力,患者或许会认为向医生寻求帮助是没有意义的事情,或是对向外界求助感到焦虑不安而不主动去医院。

所以,帮助亲人找到一位适合的医生也会对他有所帮助,您需要做的事就是帮助亲人去承认并面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这也是治疗过程很重要的第一步。

7、当您的亲人拒绝接受帮助时,您可以提出帮助亲人找到一个合适的医生或是心理治疗师,并且在首诊时陪他们一同前往。帮助他们做好前期看诊的准备工作能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迈出接受治疗的第一步。

8、当您陪伴亲人看诊的时候,您还可以鼓励亲人写下症状或是使用药品的清单提供给医生作为诊断的参考,并且可以从旁人的视角提供您观察到的亲人的一些变化,比如”他早上的状态要更差一些,”或者“他的食量突然减少了很多”。

以上是我能给出的几个小建议,想要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阴霾中走出,最重要的还是接受医生的诊断和系统的治疗。

在患者受疾病折磨失去社会功能时,您的帮助会对他是否能够接受正确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上面的建议能帮到您,祝愿您的亲人能早日摆脱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困扰。

一、及时发现抑郁症的表现

抑郁症可以表现为单次或反复多次的抑郁发作,以下是抑郁发作的主要表现。
2024-05-25

家中有一个得了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人,该如何陪他走出来?

我是一名重度抑郁症,焦虑症康复者。

首先,你可能不是很了解抑郁症,焦虑症这种心理问题,他们得了心理问题,确实尽量不要给他们压力或打击,已经患上心理问题的人,他们内心都很脆弱,很敏感,胆量小,爱多想,能量很低。

给他们鼓励和关爱,他们口中所讲的话,你都要表示理解,不跟他们争吵或者批评他们。但是,毕竟,你不是专业治疗心理心理问题的,你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也不完全正确,你目前能做的,只有这些。

心理问题患者,不是只爱他们,陪着他们就够了的,除非他不是很严重。

得了心理问题,就是能量太低了,负能量太多了,自己不能与之对抗,反而被负面情绪控制了自己的内心。被负面情绪拉着走,一步步走向深渊却无力反击。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情绪。

这个时候要做的必须提升能量状态,在提升能量状态的基础上,转变内心错误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真正从内心转变过来,强大起来,才能真正痊愈。

这世界对心理问题的误解太多,正确的认识太少。因为错误的认知,导致自己越陷越深,能真正意识到有问题的时候,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了,像我当初重度抑郁症焦虑症时就是这样。




2024-05-25

家中有一个患有抑郁焦虑症的亲人,这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件令人痛心的事情。毕竟作为亲人,我们都渴望我们深爱的人能快快乐乐地去享受生活,然而,患有抑郁症的人士却很难能从生活中发现快乐。

亲人不快乐,身边人如何开开心心地过呢?所以关尉抑郁症是件势在必行的事情,你能提问,说明你对亲人很负责,首先,谢谢。

然后,作为一名心理学爱好者,今天我来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要陪伴患有抑郁症的亲友走出阴影,我们首先得了解导致抑郁症的几种可能性因素,才能对症疏导:

1、遗传因素,有研究表示,如果父母有人患过抑郁症,子女病发的几率是25%,这个是先天因素,不太好控制,但是患者在病发时如果能被积极对待,好转的机率也是很高的。

2、生活环境的因素,如果一个人长期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待在一个令她无法开心放松的家庭中,也很容易患上抑郁症,这就需要家人多多理解宽容,问询抑郁的诱因,并帮期一直克服或者回避。

3、性格因素,如果一个人从小就表现得非常自卑、自责,容易悲观等,都是他容易患上抑郁的诱因,这就需要家人朋友多多开导,影响他一起改变生活态度,以及自己的个性。

4、饮食因素,据一些资料显示,人体缺乏叶酸和VB12也可能会引起抑郁表现。这个因素自然是需要查体后,根据情况治疗。

5、身体激素原因,很多人单纯地认为抑郁症患者都是因为自身不够坚强,所以才会患上抑郁症,但是数据显示,一些人因为疾病或者是药物,以及一些生活嗜好原因,影响到身体激素突变,也是很容易患上抑郁症的,如果是这个因素,还是需要查体讨说法。

2024-05-25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家中有人得了抑郁症,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创造一个环境,帮助他告别虚假的自我,做真实的自己。

很多抑郁症患者所成长的家庭环境是不健康的。不健康的家庭环境有许多特征,其中一个特征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缺乏真诚的信任感,缺乏心灵上的透明度,彼此之间的关系具有欺骗性。最典型的情况是家长缺乏真正的自信和自尊,却喜欢用权力压制子女,否定子女。子女在受压制和被否定的家庭环境中慢慢变得压抑起来,自卑起来,而且也慢慢学会用假面目来处理他们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德国心理分析医生爱丽丝·米勒认为,凡是压抑的感情都会用另一种虚假的感情来替代。譬如说,孩子只要在父母面前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感情,就会得到父母的责骂或否定。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就在父母面前压抑自己真实的感情,而逐渐学会在父母面前表达虚假的感情,以此逃避父母的责骂或否定。

有些抑郁症确实是由创伤事件引发的,而更多的抑郁症则与长期压抑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思想有着更直接的关系。除了父母压制和否定之外,还有一种压抑是漠视与疏离造成的。有些父母是因为自身没有在爱的环境里长大,他们爱的能力没有得到健康成长,所以也难以对自己的子女表达出应有的关怀和爱。但是,如果父母因为自身缺乏爱的能力而漠视了子女对爱的合理要求,那么子女就会把很多合理的情感需求压抑起来,而逐渐学会用虚假的情感需要代替真实的情感需要。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父母无暇或无意与子女相处,并进行良好的情感与思想交流,造成子女无法获得成长过程中应有的情感需求,进而逐渐将合理的情感需求压抑于潜意识世界。这类子女成人之后,表面上看上去好像很独立的样子,无需他人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而事实上,他们内心里却充满着强烈的对他人肯定和关怀的苛求。如果他们遭受到他人的否定、疏离或拒绝,他们就极有可能陷入抑郁之中。

研究证明,戴着虚假自我面具生活是十分危险的,它可能是导致抑郁发作或自杀的渊薮。英国最具影响力的著名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Sylvia Plath 1932—1963)年仅31岁就自杀身亡。她自杀前还给自己的母亲写了一封热情洋溢、充满喜乐的信。她之所以这样做,正是因为她已经无法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在的情感和思想了,她被自己的面具彻底遮盖住了。心理分析治疗师D. W.温尼科特认为,虚假的自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取悦别人,满足别人的需要,或纯粹为了给别人看,他们几乎没有自己的需要,也不明白自己的需要,甚至不明白自己是谁。他们心中的自己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乖孩子”。D. W.温尼科特进一步指出,这种没有自我的“乖孩子”最大的危险就是使一个真实的自我逐渐消失,内在的真实需要被压抑到最深处,而一旦他们被他人背弃、疏离、拒绝、否定和漠视,他们的内心就会全线崩溃。其直接后果就是成为抑郁症患者,甚至自杀。在现实生活中,因为以虚假自我代替真实自我而导致抑郁发作或自杀的人简直是数不胜数。因为虚假自我与抑郁症之间这种密切的因果关系,抑郁症患者如何去发现和面对一个真实的自我,坚决告别虚假的自我,就成了治疗过程中的一大任务。

要彻底告别虚假的自我,就必须先努力地了解什么才是你自己最真实的需要,这些最真实的需要对你人格的健康发展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什么压抑了你的最真实的需要。一个人长期压抑自己的最真实的成长需要,久而久之,他也就不清楚自己最真实的成长需要到底是什么。而当你打算重新寻找这些最真实的成长需要的时候,你一定会遇到重重困难和种种阻力。此时,你可能会软弱,可能会选择放弃,重新戴上虚假的面具生活。但是,你要清楚一点,那就是人格不能健康成长的后果要么是患神经症,要么是人生的彻底失败。由于这个原因,所以你必须义无反顾地改善发展自己的人格。

重新寻找自我最真实的成长需要,首先要学会倾听你内在的声音。你内在的声音才是你最真实的需要,甚至就是你内在精神世界的真相。由于你长期压抑内在的声音,已使你内在的声音变得微弱不堪,甚至到了行将消失的地步。现在,你必须把它找回来,使你的行为和你内在最真实的声音统一起来。这样,你才能够走向真正的成熟和强大,你才能够成为你自己的自己,而不是别人的精神奴仆。著名心理学家、 《抛却沉重》一书的作家简·纳尔逊指出:“很多抑郁症患者其实一直是生活在沉重当中,而这种沉重往往都是忽视自我独特人格而造成的恶果。”[插图]简·纳尔逊特别强调一个抑郁症患者倾听自己内心声音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当一个人完全摆脱了对别人支配、控制和依赖的需要之后,才能够学会倾听自己心灵的真实声音。派克·乔·波纳在《成功的七条精神准则》一书中这样表述一个人内在声音的重要性以及倾听它的独特意义:

只有内心的声音才能知道人生最正确的答案。大多数人认为人的内心是多愁善感的,其实不然,人的内心是直觉的、整体性的、可以洞悉事情全貌的和发现各种关系的。它没有患得患失的特性,没有压抑和忧愁。它连接着宇宙这台巨型计算机——具有纯真的潜在性、没有瑕疵的认识能力和超乎想象的组织能力,而且什么事情都会周全考虑,直至完美。它有时候看上去似乎不太理性,但是它比理性范围内的任何东西都有更高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这是对人类内心世界完美无缺的机能最高也是最深刻的解释。人心不同于人脑,人心是感性与直觉的源头,具有自然原始的纯真属性;而人脑是理性和分析的源头,是后天的,缺乏直觉能力和感受能力的。抑郁症患者大多都是轻视心的作用而过度偏重脑的作用的人。重脑轻心是当代人一大特征,然而正是这种特征将当代社会拖入神经症时代,投入越来越孤独、越来越迷惘的时代。作为个体来说,重脑轻心的结果必然是将自己演变成一个功利主义者和自我中心主义者,而功利主义者和自我中心主义者不是过着机械般的僵死的生活,就是过着被名利奴役的生活。他们既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心灵满足感。最后,他们极有可能逐渐成为一名神经症患者。

一个人学会倾听自我内在的声音,努力寻求一个真实的自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似乎与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过旷野有些类似。你惧怕失去别人的爱,惧怕别人不再关注你,甚至惧怕自己不是原来的自己了。然而,如果你不经历渡红海、过旷野的艰辛和考验,你永远也不可能抵达迦南美地,你只好永远在埃及受压迫,当奴隶了。抑郁症患者更要清楚这一点,即没有一个真实的自己,就没有真正的健康和真正的幸福。建立在虚假自我之上的一切赞誉、肯定和接纳最终都是要你成为他人的精神奴隶。

发现了自我最真实的内在的成长需要之后,一场虚假的自我与真实的自我的战争就开始了。虚假的自我要你为了讨好别人,不惹别人生气,不要让别人疏离你,不断地说假话,无条件、无原则地向别人顺服和退让。而真实的自我却要求你倾听你自己内在的声音,要求你坚持原则,忠于事实。如果你不想做一个活着的高觉新,不想做第二个西尔维娅·普拉斯,那么你就坚定地选择后者而放弃前者吧。

在放弃虚假的自我过程中,你必须学会说真话,坚决摒弃说假话讨人喜欢。卢梭说过:“我宁可用真话让所有人厌恶,也绝不用虚假的话讨某些人的喜欢。”虚假的话讨来的喜欢、赞美、肯定和接纳也是虚假的,就像皇帝的新装一样。真话能培养勇气,而假话只能使人越来越懦弱;真话能够促成最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而因假话结成的任何看上去牢固的人际关系都如同沙上建塔;真话能够让你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真正的潜质,而假话却会让你越来越失去真实的自我和自我潜质;真话能够使你释放压抑的情感,而假话则会使你越来越习惯于压抑真实的情感;真话能使你越来越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假话则只能让你把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的跑马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将一个真实的自我通过合理的方式勇敢地表现出来都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有益于早日告别恼人的抑郁症。如果你是一个正在和抑郁症做艰苦斗争的患者,那么从现在起,你就必须学着刚强起来,勇敢地对虚假的自我说一声“NO”,采取实际行动使自己变成一个独立的人、真实的人。

2024-05-25

我的母亲就是抑郁症后成了精神病,生活的不幸和自己的性格完全可以把一个正常人毁了,怎样陪伴她呢?平常要多顺着她,不要让她着急,更不能让她担心什么事情。总之有了这种情况只有天天吃药控制了,靠心理学开导和生活上的关心不能说没有成功的,但是很少。

得了这种病就在痛苦和煎熬种度过吧不仅是病人自己痛苦,家人也是不得安生!

2024-05-25

我就是抑郁焦虑症,治疗中,刚开始主要症状是失眠,整夜整夜睡不着的那种,后来躯体症状严重,胸痛胸闷心脏痛,全身都痛,浑身不舒服,躺床上感觉心脏会蹦出来,有种马上要死的感觉,我每天在几个医院跑上跑下做检查,没有家人陪同,每次检查都没事,家人以为我作,没病装病。后来在脑科医院精神科诊断为更年期抑郁焦虑症,家人没那个相信,更不了解这病,还埋怨我是想多了。我想得到家人的关怀,那怕是一两句关心问候的话我都开心,可是没有一点点关怀,照顾一家老小,开店挣钱,还要帮忙照看两个小外甥,每天累得散了架。唉我只是个劳碌命。我也想早点从抑郁焦虑症中走出来,过美好的生活。

2024-05-25

拍头 拍中腑 跺脚 晒太阳 不评判 不对抗 不指责 不期待 看见 温柔的陪伴

本问题和回答均来自本站网友,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ipin.cn/ask/1681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