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同时淋雨,之后一个发烧了,一个啥事没有,请用西医科学解释下为什么?
这有什么不能解释的?
我没有学医都能解释。
感冒按西医的解释,就是病毒感染。人体自身为了抵抗病毒,就会以发热的方式去杀死病毒。如果不能发热,人体会以排除水分的方式排除病毒,比如出汗、排尿、流鼻涕。重感冒时,还会伴随咽喉、支气管等等及其它器官感染,就是说的发炎。
那么,感冒病毒来自那里呢?
其实,除了交叉感染外,人的感冒病毒主要来自自己皮肤。我们的体表皮肤,被很多的各种细菌、微生物、病毒包裹着。那这样说不是人很危险?其实不是。人体皮肤就是隔离墙。一个人随时随地都在往外排出水份,皮肤也在随时新陈代谢。这就是常见的汗水和皮屑。因而,那些有害细菌病毒微生物,就无法进入人体。
人体抵抗病毒的系统,就叫免疫系统。民间说法叫抵抗力。每个人的免疫能力有大有小。艾滋病毒,就是典型的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回到题目,我们来看看两个人淋雨,为什么一个人没感冒而另一个人感冒了。
淋雨感冒的这个人,其实就是淋雨之后,隔离墙平衡被打破的,病毒通过皮肤毛孔进入血液,引起感冒。这就是为什么感冒后医生会给你做个血常规检查,以判别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如果是细菌感染,一般会用抗生素。病毒感染不会用抗生素。有很多人一感冒,就叫用抗生素,这是错误的。
好了,我们来看看中医是如何甄别感冒和中医的医理。
中医我也没有学过。
中医里面的感冒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感冒不同,医理也不同。通过望闻问切来诊断,其主要辨证在痰。有没有痰,什么颜色的痰。看舌苔以辨是不是上火(炎症)。有没有发烧?切脉来分辨五脏状况。
其实,中医以西医的医理是一样的。只是使用的检查手段不同。那些西医粉说中医是算命先生、伪科学,实则是不懂中医。几千年以前,中医能够通过望闻问切来辨证施治,非常了不起了。
那我们再看看中医如何医治感冒。
不出汗的感冒,他们会让你发汗。就是强制性出汗(中医不知道这是排除病毒)、理表、镇咳化痰、清热解毒等等。其实和西医还是一个手段。只是药不同。为什么药效会不同?我们说,中医是一种经验医学,100斤体重的人和200斤体重的人,在中医师眼里可能药量是一样的。他们被老祖宗的方子给捆绑了。君臣佐使唯有不敢乱用。这就是中医有必要也必须尽快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发展的紧迫性。
我真诚希望中医接受现代科技,同时也希望西医吸纳中医精华。屠呦呦先生,就是典范。
我是病毒学专业的,很乐意解释这件事。
前一阵科普圈因为受凉会不会感冒吵了起来,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解释。无论是受凉还是淋雨,如果是病因的话,应该每一次每个人都发烧,但为什么只有部分人发烧或生病?这也间接证明无论是受凉还是淋浴,都不是病因。
发烧是身体的一种症状,通常是对微生物感染的反应,人们发烧绝大多数是因为普通感冒。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了,普通感冒是有100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温和的传染性疾病,人们由于各种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好好洗手,手上沾了病毒,然后摸嘴抠鼻子揉眼睛拿食物,通过这些途径,病毒进入人体,繁殖后致病。
微生物学的历史只有一百多年,在此之前人们是不知道微生物会致病,在用显微镜看到细菌之前,人们连微生物的存在都不知道,因为肉眼看不见,可是发现有些疾病是传染性的,人们在寻找联系中就产生了风吹、受凉、淋雨会生病的朴素印象。
例如罗马式的广场建筑,门全部冲着一个小广场开,就是因为古罗马的时候不知道蚊子传播疟疾,认为是风吹的,所以门要这样开。
这些朴素的印象随着微生物学的出现和发展,早就应该被抛弃了,但是人们的科学知识不足,所以还弥漫于社会上。
人们经常得传染病,如果没有现代医学的常识,就会像古人一样联想。刮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状态,雨季也经常淋浴,受凉更是常态,这样一来就自认为找到原因了。其实就像问题所说了,为什么有人发烧有人没事?
并不是淋雨之后才会发烧,更多的时候没有淋雨也发烧了,说明淋雨在发烧这件事上纯属巧合。发烧那天肯定吃饭了吧,为什么不说吃饭导致发烧?肯定睡觉了吧,为什么不说睡觉导致发烧?肯定走路了吧,为什么不说走路导致发烧?就是因为淋雨一来属于人们认为的不正常现象,二来因为一直有淋雨会生病的不正确的概念。
正好前几天去了一趟西雅图,那里时常下雨,毛毛细雨,人们就淋着,我们也淋着,一点事都没有。如果淋雨会生病的话,西雅图恐怕成了病号之城了。在美国,很多人经常淋雨,不以为怪的。
这本来应该是常识了,可惜现代医学常识特别是微生物学常识远没有深入人心,才有诸多的愚昧。
你看一下我的论文《经常洗澡容易感冒?》原创。
感冒的发病机理是人体的应激反应,过敏性体质的人容易感冒发烧,发热能杀死病毒,自身产生干扰素能杀死感冒病毒和癌细胞,。医生一般不建议立即退烧,查明发热原因,如感染炎症,治好炎症,高热要降温,有很多物理降温方法,千万不能捂,捂出汗就好了,这是非常危险的老方法。赶快就医是上策。
如果你是医学院的学生,就会做一个实验,至少老师会讲这个实验。
把一群小白鼠一分为二,一切都相同,一组注射肾上腺素(一种激素),这个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不注射肾上腺素,为对照组,其它条件一样,然后开始做冷热水的交替变化实验,这里细节不讲,只说结果。
结果发现注射肾上腺素的老鼠对冷热变化相对不敏感,而对照组在冷热急剧变化后大批死亡了,这个结果被定性为肾上腺素能让身体对冷热急剧变化不敏感(也就是抵抗能力增强,不容易感冒),曾经有一个阶段把肾上腺素作为治疗感冒和抵抗能力低下的特效药,因为它太便宜了,现在在医院里如果不是病人主张,医生绝对不会提肾上腺素的,即使你提了,还会吓唬你,说那是激素(本来就是激素)。
人的体质是有个性差异的,有的人分泌肾上腺素多一些,有的会少一些,在题主这里表现的就是有的人弱不禁风,有的人什么事都没有,也就是题主说的为什么有的人会感冒,有的人不会。
在中医里,肾上腺素分泌少属于肾虚的一种(肾阳虚的一种)。
归因是大学问。以下是国内目前局限于学识和智商限制的占绝大多数的群体无法也无能阅读理解的文字,请中医粉自觉回避。只有同时满足逻辑和实证的归因方法才能得出最接近客观真实的认知,这就是科学方法。淋雨和发烧有没有相关性呢?在本例中,直觉上有相关性,甚至可以简单统计出淋雨导致发烧的概率是50%。请注意:这个统计仅仅对这两个人的试验负责,而行不成具有普遍判断指导性的结论。为什么呢?因为样本数量太少,偶然因素不具备代表性,这就是孤例不证,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我们如果仅仅因为这个两个样本的实验就得出人类淋雨之后发烧的概率是50%,甚至把淋雨当做发烧的必然条件或者充分条件,那就是不负责任的中医思维。为什么呢?试验改一下,我们会发现两个人不淋雨,也会有一个人发烧另一个不发烧的现象。难道我们会因此得出不淋雨会导致50%的人发烧吗?这就是逻辑证伪(关于证伪,我能想到最通俗的释义就是:在符合逻辑的前提下,在客观层面上有可行的办法去验证一个结论或者现象是否符合其描述。逻辑混乱则连客观证伪的必要都没有)。接下来是客观证伪,淋雨与发烧之间究竟是相关还是因果,是强相关还是弱相关?我们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有目的设计一系列的试验,采取一切现阶段客观上能够采用的验证手段去观察统计研究去得出现阶段最靠谱的认知,这就是科学实践。请注意:中医的所谓实践不是科学实践,它不满足以上所述的科学实践的要求。
未完
我与另一人早上同出远门,都穿短袖。我全身鸡皮疙瘩,他笑我身体如此不堪还不多穿点。第二天他病倒在旅馆里,感冒发烧了,而我正常。面对寒风,或夜晚见到可怕的事。身上起鸡皮疙瘩的人才是自然肌体反应。它可以收缩毛细管保护,使寒气不侵,邪气不入。
谢谢题主,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两个人同时淋雨一个人发烧,一个人没事。我们首先看一下,淋雨会让身体产生怎样的变化。
下雨的时候会让气温降低,下的雨本身也是凉的,落到人身上会让身体发生变化
我们都听说过热胀冷缩。我们身体的肌肉和血管都会收缩,血液循环下降
受寒后体内会发生4个变化
第一 受寒后 全身免疫系统活性下降百分之30--50
第二 受寒后 体温下降上呼吸道免疫蛋白和溶菌酶迅速下降
第三 受寒后 体温下降 血管收缩 循环变慢 免疫运输能力下降
第四 病毒最适宜低温下生存
低温环境最适合病毒复制生存,所以受寒后病毒比较活跃身体容易受到感染
在零下20度左右,流感病毒能够存活几年,在4度的气温下,它能够存活30到35天,在20度的温度下只能存活7天,在56度,用10分钟就可以灭活,而70度2分钟就可以灭活
病毒适合生存的温度往往是比较低的,稍微高一些的温度就可以把病毒杀死。所以,病毒流行往往是发生在秋冬季。
受寒后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病毒,病毒就会让身体产生发烧,咳嗽等感冒症状
那么为什么同样是淋雨,受寒,有的人容易发烧,有的人没事呢,这就取决于每个人的免疫力不同了,抵抗能力不同了
这就好像,一个3岁的孩子,和一个30岁的成人,淋雨肯定孩子容易感冒或者发烧
或者说同一个人,30岁的时候淋雨没有不发烧,那么他60岁的时候淋雨很大可能就发烧了,这就是免疫力的不同。
这就是同样的环境下,产生不一样的结果。比如 在一个环境当中有的人容易被感染,有的人不容易被感染,也是免疫力不同,肯定不是病毒有选择的去感染人
所以对于每一个人避免疾病产生最好的方式,就是打造雄厚的营养基础,打造强大的免疫力。还是以感冒举例
营养基础雄厚的人 感冒很少超过2小时
营养基础薄弱的人 不但容易感冒 而且容易引起面瘫 肾炎 心肌炎 风心病,咽喉炎,中耳炎,脑膜炎,胰腺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等大问题
感冒--咳嗽---长期咳嗽---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壁(肺)纹理增粗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心病--咳血 ---OVER
一个可以让人倾家荡产的肺心病。 其实是从最简单的感冒开始的
所以打造雄厚的营养基础,避免产生小病,避免小病发展为中病大病。
讲今多理论都是多余的,同样一个人一个病,医得好病费用少对身体健康就是好医生好医药!!!
我不懂医学,但几十年的生活经历告诉我,西医对于不懂的病症,肯定会告诉你他不懂。而中医则没有任何无法医治的病,他会用一大堆高深哲学阴阳学等理论告诉你的病症,也可以开药,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同一个毛病,在所有靠谱的西医那里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但同一个病症,中医那里却各有各的说法。因此,康熙乾隆的御医(顶尖中医)就会常常争执不休,无法定论。
中医是治好了就是真中医,没有治好是假中医。要么就是我听某某老乡某某同学某某亲戚说:哪某某村某某镇有一个很出名的老中医,连癌症都治好了。要么就是几十年前,某某地方有一个老中医很牛。西医有这么好的口碑吗😂?
每天呼吸的空气有什么好的?我听说某个地方有一种气体,吸了能长生不老呢!某某的地方的果子吃了能强身健体呀。
西医之所以普遍被认为是科学的,就是因为进行了量化。中医被认为不科学,就在于目前还不能做到量化。其实,量化只是手段,不能说量化了就一定科学,就一定正确。科学的东西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因为科学本身在发展,要经过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的过程。你认为它科学时,就已经加入了主观成份。哥白尼的日心学说,比地心学说科学吧,但一样是错误的。中医的望闻问切,尽管不能量化,是模糊的,但其实是最高级的方法。把人与自然看成一个整体,是最辩证的思维方式。现在的中医生整体水平令人担忧,但不能说中医不科学。要是某个西医生治死了人,难道西医就不科学了吗?中西医可有其特长。没有器质性病变时,中医治疗效果更好。有器质性病变时,西医的诊断手段更快更准确。很多科学结论,其实都是局部真理,是有条件的,不是泛之四海而皆准的。因此,我不主张在中医和西医间区分高低,就像不能在男人和女人间区分高低一样。
本问题和回答均来自本站网友,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ipin.cn/ask/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