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池用光电了,用万能表量还是满电?
为什么电池用光电了,万用表还是测量满电?
如何测量?
1、使用电池测量工具
电池容量测量工具是非常专业的工具,把工具接入电池以后可以读取出电池的容量、放电速率、实际折损等等,根据测量值就可以判断这块电池的整个情况,是否需要充电,是否需要更换。
2、测量电压值
由于直接使用万用表测量是没有电压损耗的,所以可以在电池两端增加一个同等电压等级的负载,然后再进行测量电池的电压值,如果是虚电,电池会立马馈电,增加的负载也就不会工作了。
3、测量电流值
总结
判断电池是否有电直接使用万用表测量是不准确的,可以参考我提供的方法,当然说不不对或者要补充的也可以给我留言。
这种内阻变大的电池,用万用表测量其电压显示满电,是因为万用表电压档的输入电阻一般都很大(像一般数字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的输入电阻可达10兆欧),用来测量电池电压时,只需从电池汲取极小的电流,这样在电池内阻上产生的压降可以忽略不计,故测得的电池电压可以达到其标称电压,即满电。
若想了解更多的电子电路及元器件知识,请关注本头条号,谢谢。
为什么电池用光电了,用万能表量还是满电?
采用检测电压的方式作为电量指示,也有其缺点。随着电池的充放电循环,同等电压下的剩余容量会有所下降,此时的电量指示就会变得不准确,具体表现为:显示有剩余电量,但并接负载后,指示电量就会迅速下降。
电池的剩余容量,可以通过放电电流与时间积分得出,无法通过仪器仪表在短时间内测量出。万用表侧得的为电池的电压,随着电池的充放电循环,其内阻也会慢慢增大,所以,在测量空载电压时,由于万用表内阻较大,反映出的电压较高,一旦带上负载,电压下降就会比较迅速。所以,用万用表测量满电,虽然电压显示满电,但实际剩余容量并不一定很高。
你量的方法不对。
你应该用万用表的电流档(至少10A)去短接电池,看看流过的电流,如果能超过3A(以南孚5号电池为例),才能说明是满电,像你这种用光的电池,如果短路量电流的话,估计只有十几毫安。
电压不能代表电量
几乎任何刚刚用光的电池,测量电压的话都是满电。
内阻在作怪!
我们之所以说这节电池用光了,是因为它的内阻变大了。
如下图是一节崭新的电池的示意图:
在电池崭新的时候,如果我们驱动100Ω的负载。
但是在我们使用电池一段时间后,电池的内阻会变大,有的可以变成100Ω。
如果这时候,我们再让它去带100Ω的负载,按照分压原理,它只能提供给负载0.75V的电压,这时候很多人就说这节电池用光了。如下图:
然后我们用万用变测它两端的电压,发现还是1.5V,这时候又会让你误以为电池还是满电。
所以说,电池满不满电,不能测电池两端的电压,而是测量它的短路电流!
电池不要扔
看了以上的解释,你是不是对电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呢?
所以说生活中你以为电池用光电了,并不一定是真的用光电了。
如果你家的玩具车电池用完了了可以取出来给手电筒用,手电筒用完了可以再拿给遥控用,扔掉不是怪可惜的吗?
有点虚电,可以支撑电压,但是储电量啊够了
提问中用到了“用光”和“滿电”两个词,这是两个在不同环境下有不同解释的说法。准确的说你用万能表测的是电池的电压。至于滿电和用光只是老百姓的俗称,并非专业用语。
我们用万能表测量电池的电压,只是反应了电池的电动势。就好像我们用压力表去测一个一米深水槽压力的大小,无论这个水槽的容量是1亿立方米还是0.1立方米,而它们的水压都是1公斤,我们测到的电池电压就是类似于水压这样一个静态指标,不能反应电池的全部状态。
电池除了电压外还有容量和内阻两个参数。容量单位是Ah,内阻单位是Ω。下面就分别作一介绍:
电池容量单位Ah是电池的放电电流和放电时间的承积。比如10Ah蓄电池就是指用10安培放电1小时或用5安培放电2小时。显然Ah数越大电池所存的电越多。就好比槽子越大存水越多。
电池的内阻是影响电池放电的很重要因素。若用欧姆定律解释,内阻可等效于在电池和负载之间串了一个电阻,由于电阻上的压降和电流成正比,和阻值成反比,
所以电池内阻越大电池的输出电流越小。当无法点亮灯泡时,就给人以没电的感觉。提问中讲的情况就是电池内阻变大的表现。
电池内阻也可比作水槽放水管道的粗细。内阻大就相当于放水时用了一个毛细管,
当水龙头关闭压力不受影响,但开启龙头就等于给电池接上负载。用毛细管的,水压会瞬间为零,而粗管道的水压基本不受影响。
对于电池的电被用光,也分多种情况,电动玩具替下的电池放到电子表或遥控器等小电流电器里还可用很长时间,就是因内阻逐步变大造成的。以上是我的回答。
欢迎评论,转发、点赞!
电池已经报废了,依旧存在空载端电压,但是内阻很大,有效电流很少。
万能表有许多挡,如果用电阻挡量,当然是无穷小,就是短路。你要拨到直流电压挡,量程为0-10,就可以测出来了。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电池用光电了,万用表头测量一定会是满电,因为只有电压 ,没有电流输出,所以电池就不能工作了,
怎么说呢?初中我们上学习电压和电流的时候,我们应该就有这种考题,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有电流一定要电压。
原理是什么呢、电池是有内阻,当电池的不断使用,电池的内阻增大,电流逐渐变小,最后不足以工作了
这个问题很有头条提问者的特色~没有基础知识,提出了一个稀里糊涂的问题。
因为~电池用光了,用万用表测量还是满电~这种情况根本不会存在。
什么叫满电?就是刚出厂的一次性电池和刚充完电的可充电电池。
电池有个额定电压,但满电时,电压可能会高于额定电压大约10%左右,使用过程中,随着电量的减少,电压会逐渐下降,降到低于额定电压10~20%左右时(电池类型不同,电压范围会有不同),放电电流会达不到使用要求,即可以认为电池用光电量。
以前多用的5号干电池,电池电压在1.5~1.6伏,放电完毕时电压在1~1.2伏。
再以现在常用的18650可充电锂电池为例。
满电时,用万用表测量两端的电压是4.2伏。
使用中,电池电压会逐渐降低,降到3.4伏时,电量基本耗尽。
这时要立即停止使用,进行充电,否则继续使用会对电池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这时用万用表测电池两端的电压,有时会低于3伏,甚至是零点几伏。
从上面的实际使用情况看,电池满电和电量接近用光时,测得的电压差别相当大,哪来的电池电用光了,万用表还测的是满电?
上面说的是生活实践当中的感性知识。想从理论上了解原因就相当复杂。
如果只是粗浅的了解,首先要知道上面说的电池都是化学电池,其次,化学电池的端电压(额定开路电压)~稍微深入说一点就是电动势,是由材料的电化学特性决定的,比如锌锰干电池的端电压是1.5伏,铅蓄电池每个单元是2伏,锂电池是3.7伏。镍镉镍氢电池是1.2伏。
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电池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电压,就是上面说的情况。
电池满电和电量用光时,测出来的开路电压,围绕这个额定电压上下波动。
更深入了解,就涉及到全电路欧姆定律,涉及到化学电池的电动势~材料的电极电位及其变化,电池的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极化内阻又包括电化学极化内阻和浓差极化内阻,电池的阻抗,等等。
不是专门研究这些问题的,基本是越看越觉得深奥。
当然这些就与使用者无关了。
本问题和回答均来自本站网友,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ipin.cn/ask/319